造就鸟取沙丘的从日本海吹来的“风”
位于中国地区(日本的地区名之一)北侧、山阴地区东部的因幡・但马地区,北侧面临日本海,背靠中国地区连绵不断的高山。
此地区吹着来自日本海的严寒的西北季节风,风迎面碰撞中国山地之后,给山区带来叫做“山雪”的暴风雪,海上又引起银灰色的激浪,不断削掉海岸,被打碎的山地岩石又被河流运到海里,卷回岸上的沙粒日月堆积,便形成了日本最大规模的“鸟取沙丘”。
风所孕育的“沙”之赏赐
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沙。时而豪爽,时而平静的改变着其表情。
在鸟取沙丘高低相差具有90m的起伏巨大的大片沙地上,涟漪状的“风纹”、帘子状滑落而成的“沙帘”以及高高隆起的“沙柱”等,随处都描绘着肉眼看不见的风的身影。
在这大片沙地上留着脚印前行,当你登上被称之为“马背”的巨大的沙墙时,便能切身感到刚刚越过日本海吹来的风的气息。
鸟取沙丘,是从中国山地流出的岩石被河水捶打成沙粒后,被河流运往海里,再长年累月被风吹回岸上,最终成长成为如今的巨大沙丘。
在其西端有一池叫做“不增不减的池”,无论什么季节都一直保持着同等量的水。据传,古事记中出现的因幡白兔(日本神话故事中的兔子)就在此水池里洗过身体。
激浪载过来的沙不仅造就了鸟取沙丘,还促使沙子以带状伸延到海里,逐渐成长成沙洲,从而形成了很多风平浪静的泻湖。
约2000年前的弥生时代的人们曾把泻湖当作港湾利用的青谷上寺地遗迹中,发现了当时他们与中国大陆以及日本列岛的各地之间进行过贸易的大量的证据。这些遗物,向现代人展现着当时的高水平的技术以及艺术性。
人们将大地的这些营造作为一种遗产珍惜并保护,又以“沙像”雕刻的形式创造出新的造型艺术,用双手推进并升华了沙的魅力。
风所孕育的“浪”之赏赐
从鸟取沙丘沿着日本海前行,激浪不断削磨岩石所造出来的奇岩不禁让人联想龙或狮子飞舞的勇猛姿态。这些奇岩、洞穴、悬崖以及装点着港湾的洁白的海滨沙滩,竟长达50公里以上,足以让人在这美丽多彩的海岸地形世界中满饱眼福。
深深刻进山崖上的港湾等人的往来比较困难的地方,避开激浪散布着的渔村以及靠海的山上横跨山崖铺设的铁道“余部铁桥”,象征着人们与错综复杂的海岸共同生存的历程。站在被称之为“空中车站”的高高悬挂在空中的铁桥上,望得见的巨大的立体全景画吸引着无数的来访者。
往下一看即望得见日本海的山崖上的岬角里有一处叫做“御崎集落”的村落,和其他村落毫无交往,正因其与世隔绝的情景,使人们流传很多此处即是平氏家族逃亡者栖身地的传说。
在这里如今也可以看到,将画有眼睛的靶子当作源氏,射101根箭的“百手仪式”。
这些渔村,作为松叶蟹和白鱿鱼等渔业的据点,港湾繁荣兴旺,围着耐风的木板墙的家屋一个挨着一个地连成一片,热闹非凡。
从江户时代延续下来的此情景,和美丽的海岸线一起诉说着人们与大风巨浪并肩共存的生活以及渔业的繁荣。
风所孕育的“雪”之赏赐
随着急流追溯到鸟取沙丘的沙子之起源地--中国山地,到达的便是冬天被厚厚的“山雪”覆盖着的山乡。
越过无数个深山谷,便发现静悄悄地隐藏在深处的茅草屋顶的小山村,小山村中伫立着以郁郁葱葱的杉林为背景的豪邸。
象征着山区地带繁荣兴旺的“石谷家住宅”,伫立于曾拥有驿站而兴旺的古老街区中。大正年间被修建的该豪邸,用地面积广阔,具有7个库房和超过40间的房间。
进主屋的土间(未铺地板的入门处),用巨木搭成的房梁竟在14米高处,其壮观的样子使来访者无一不惊叹。
如此大豪宅,是随着从江户时代持续发展的林业的繁荣兴旺而诞生的。从采光用的高窗、粗粗的梁和柱子等处,如今也能看得到防备大雪的措施。
冬季的大雪和寒冷,促成了树枝撑着雪的重量朝下生长并布满美丽木纹的天然杉树的诞生。人们通过插枝不断增加天然杉,栽培了适合本地的优质的大直径木材的杉林。树龄约350年的日本最古老的人工林“庆长杉”,诉说着以山当作谋生地的人们的漫长的历史,以祭祀杉树精灵的白色三角塔为神体的“杉神社”,又在表达着人们对带来繁荣的杉树的感激之心。
人工杉林和邻近的天然林编织而成的美丽的林业景观中,酒窖以及一家一户挂在门前的杉球和冬季雪灯笼的灯光,带着杉树的微微清香迎接着游客。
昭和初期为运输杉材和木炭等森林资源而开设的“若樱铁道若樱线”,车站初建时的木造建筑物至今仍然立在沿线的各站上。到终点站还可以看到用手动式转台转变方向的的蒸汽火车。
车站前,并排着很多白璧土墙仓房,屋顶铺着能撑得住积雪的红瓦,为防备大雪而将房檐延伸到路边的叫做“仮屋"的拱廊和从山上引下来的清流水渠一直沿着路连续不断。
这些整备,都是以明治18年(1885年)的大火灾为契机设置下来的。“仮屋"拱廊的下边,下雪天至今也常常能听得见水渠的潺潺水声和人们聊天的轻声细语。
将雪妆很是相配的街区留在背后,前往源流深处,仰望便看得见的是天然的岩窟和窟中的“不动院岩屋堂"。用舞台造(悬空建造,是日本的一种建筑方法)建造的“不动院岩屋堂"大小恰好的被容纳于窟中。在神佛寄宿的岩窟中,上千年以来村民们仍持续着点火升烟举行护摩仪式。
祈祷严风季节中的平安无事并心怀感激而表演的“麒麟狮子舞”
此地区约有180个村里,被传承着表演金黄色的头部持有一只角、身披鲜红色服装的“麒麟狮子舞”。
麒麟原是作为不伤害他物的太平盛世的象征,在中国相传的灵兽。约370年前鸟取初代藩主、池田光仲为祭祀其伟大的曾祖父德川家康而创建的神社的祭礼上,首次披露了带着麒麟面孔的狮子舞。
看到其灿烂夺目的姿态,人们把其当成召唤幸福的存在,并强烈希望将其引进各自的村里的祭祀。
从此,麒麟狮子在其面孔和舞法上,每个村里表现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在此地区广泛被相传了下来。
风带给了人们沙、浪、雪的赏赐物,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面对着飞沙、激浪、大雪等严酷的自然经营生活的难题。为祈祷将要迎来的严风季节里的平安无事并为表达平安度过之后的感激之心,人们自古以来相传着耍麒麟狮子舞,将幸福也分给那些路过此地相遇麒麟的游客们。
因幡・但马是日本海吹来的风和人们共存的大地,深深隐藏着以麒麟狮子为心灵寄托,接受沙、浪、雪等严酷的自然,和风一起坚强不屈地生存下来的人们的智慧和历史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