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鳥取沙丘的從日本海吹來的“風”
位于中國地區(日本的地區名之一)北側、山陰地區東部的因幡・但馬地區,北側面臨日本海,背靠中國地區連綿不斷的高山。
此地區吹著來自日本海的嚴寒的西北季節風,風迎面碰撞中國山地之後,給山區帶來叫做“山雪”的暴風雪,海上又引起銀灰色的激浪,不斷削掉海岸,被打碎的山地岩石又被河流運到海裏,卷回岸上的沙粒日月堆積,便形成了日本最大規模的“鳥取沙丘”。
風所孕育的“沙”之賞賜
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沙。時而豪爽,時而平靜的改變著其表情。
在鳥取沙丘高低相差具有90m的起伏巨大的大片沙地上,漣漪狀的“風紋”、簾子狀滑落而成的“沙簾”以及高高隆起的“沙柱”等,隨處都描繪著肉眼看不見的風的身影。
在這大片沙地上留著腳印前行,當你登上被稱之爲“馬背”的巨大的沙牆時,便能切身感到剛剛越過日本海吹來的風的氣息。
鳥取沙丘,是從中國山地流出的岩石被河水捶打成沙粒後,被河流運往海裏,再長年累月被風吹回岸上,最終成長成爲如今的巨大沙丘。
在其西端有一池叫做“不增不減的池”,無論什麼季節都一直保持著同等量的水。據傳,古事記中出現的因幡白兔(日本神話故事中的兔子)就在此水池裏洗過身體。
激浪載過來的沙不僅造就了鳥取沙丘,還促使沙子以帶狀伸延到海裏,逐漸成長成沙洲,從而形成了很多風平浪靜的瀉湖。
約2000年前的彌生時代的人們曾把瀉湖當作港灣利用的青谷上寺地遺迹中,發現了當時他們與中國大陸以及日本列島的各地之間進行過貿易的大量的證據。這些遺物,向現代人展現著當時的高水平的技術以及藝術性。
人們將大地的這些營造作爲一種遺産珍惜並保護,又以“沙像”雕刻的形式創造出新的造型藝術,用雙手推進並升華了沙的魅力。
風所孕育的“浪”之賞賜
從鳥取沙丘沿著日本海前行,激浪不斷削磨岩石所造出來的奇岩不禁讓人聯想龍或獅子飛舞的勇猛姿態。這些奇岩、洞穴、懸崖以及裝點著港灣的潔白的海濱沙灘,竟長達50公裏以上,足以讓人在這美麗多彩的海岸地形世界中滿飽眼福。
深深刻進山崖上的港灣等人的往來比較困難的地方,避開激浪散布著的漁村以及靠海的山上橫跨山崖鋪設的鐵道“余部鐵橋”,象征著人們與錯綜複雜的海岸共同生存的歷程。站在被稱之爲“空中車站”的高高懸挂在空中的鐵橋上,望得見的巨大的立體全景畫吸引著無數的來訪者。
往下一看即望得見日本海的山崖上的岬角裏有一處叫做“禦崎集落”的村落,和其他村落毫無交往,正因其與世隔絕的情景,使人們流傳很多此處即是平氏家族逃亡者棲身地的傳說。
在這裏如今也可以看到,將畫有眼睛的靶子當作源氏,射101根箭的“百手儀式”。
這些漁村,作爲松葉蟹和白魷魚等漁業的據點,港灣繁榮興旺,圍著耐風的木板牆的家屋一個挨著一個地連成一片,熱鬧非凡。
從江戶時代延續下來的此情景,和美麗的海岸線一起訴說著人們與大風巨浪並肩共存的生活以及漁業的繁榮。
風所孕育的“雪”之賞賜
隨著急流追溯到鳥取沙丘的沙子之起源地--中國山地,到達的便是冬天被厚厚的“山雪”覆蓋著的山鄉。
越過無數個深山谷,便發現靜悄悄地隱藏在深處的茅草屋頂的小山村,小山村中伫立著以鬱鬱蔥蔥的杉林爲背景的豪邸。
象征著山區地帶繁榮興旺的“石谷家住宅”,伫立于曾擁有驛站而興旺的古老街區中。大正年間被修建的該豪邸,用地面積廣闊,具有7個庫房和超過40間的房間。
進主屋的土間(未鋪地板的入門處),用巨木搭成的房梁竟在14米高處,其壯觀的樣子使來訪者無一不驚歎。
如此大豪宅,是隨著從江戶時代持續發展的林業的繁榮興旺而誕生的。從采光用的高窗、粗粗的梁和柱子等處,如今也能看得到防備大雪的措施。
冬季的大雪和寒冷,促成了樹枝撐著雪的重量朝下生長並布滿美麗木紋的天然杉樹的誕生。人們通過插枝不斷增加天然杉,栽培了適合本地的優質的大直徑木材的杉林。
樹齡約350年的日本最古老的人工林“慶長杉”,訴說著以山當作謀生地的人們的漫長的歷史,以祭祀杉樹精靈的白色三角塔爲神體的“杉神社”,又在表達著人們對帶來繁榮的杉樹的感激之心。
人工杉林和鄰近的天然林編織而成的美麗的林業景觀中,酒窖以及一家一戶挂在門前的杉球和冬季雪燈籠的燈光,帶著杉樹的微微清香迎接著遊客。
昭和初期爲運輸杉材和木炭等森林資源而開設的“若櫻鐵道若櫻線”,車站初建時的木造建築物至今仍然立在沿線的各站上。到終點站還可以看到用手動式轉台轉變方向的的蒸汽火車。
車站前,並排著很多白璧土牆倉房,屋頂鋪著能撐得住積雪的紅瓦,爲防備大雪而將房檐延伸到路邊的叫做“仮屋"的拱廊和從山上引下來的清流水渠一直沿著路連續不斷。
這些整備,都是以明治18年(1885年)的大火災爲契機設置下來的。“仮屋"拱廊的下邊,下雪天至今也常常能聽得見水渠的潺潺水聲和人們聊天的輕聲細語。將雪妝很是相配的街區留在背後,前往源流深處,仰望便看得見的是天然的岩窟和窟中的“不動院岩屋堂"。用舞台造(懸空建造,是日本的一種建築方法)建造的“不動院岩屋堂"大小恰好的被容納于窟中。在神佛寄宿的岩窟中,上千年以來村民們仍持續著點火升煙舉行護摩儀式。
祈禱嚴風季節中的平安無事並心懷感激而表演的“麒麟獅子舞”
此地區約有180個村裏,被傳承著表演金黃色的頭部持有一只角、身披鮮紅色服裝的“麒麟獅子舞”。
麒麟原是作爲不傷害他物的太平盛世的象征,在中國相傳的靈獸。約370年前鳥取初代藩主、池田光仲爲祭祀其偉大的曾祖父德川家康而創建的神社的祭禮上,首次披露了帶著麒麟面孔的獅子舞。
看到其燦爛奪目的姿態,人們把其當成召喚幸福的存在,並強烈希望將其引進各自的村裏的祭祀。
從此,麒麟獅子在其面孔和舞法上,每個村裏表現不同的特色和風格,在此地區廣泛被相傳了下來。
風帶給了人們沙、浪、雪的賞賜物,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面對著飛沙、激浪、大雪等嚴酷的自然經營生活的難題。
爲祈禱將要迎來的嚴風季節裏的平安無事並爲表達平安度過之後的感激之心,人們自古以來相傳著耍麒麟獅子舞,將幸福也分給那些路過此地相遇麒麟的遊客們。
因幡・但馬是日本海吹來的風和人們共存的大地,深深隱藏著以麒麟獅子爲心靈寄托,接受沙、浪、雪等嚴酷的自然,和風一起堅強不屈地生存下來的人們的智慧和歷史氣息。